

“等妮段瘟疫挂呱后……夜嘎瞄烫枸瑶山最美笼景……”2月5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瑶语铜锣宣传队的防疫宣传声,准时响起,锣声响彻山谷。
该乡有着南方罕见的高原自然风光和粗犷喜庆的春节习俗。春节期间主要活动有婚娶、篝火村晚、庙会等传统集社活动。每逢婚娶,瑶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聚拢起来举办篝火村晚,摆上酒宴大碗喝酒、大声歌唱。各地游人也如期而至,齐聚此地共享民族风情。
今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如一股狂风肆虐祖国大江南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是首要政治任务”。该乡党委、政府积极统筹协调瑶族风俗礼仪联谊会等各方力量和资源,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核心工作。乡党委成员联村,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户,责任层层压实。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千年瑶山打响。
“疫情过后,我让你穿上最好的蹦蹦迪”
“要千方百计守护千年瑶山的平安。”虎形山瑶族乡党委政府把守护千年瑶山的平安作为初心使命。党委书记回荣隆,大年二十九以来一直坚守在瑶山。乡、村两级干部正月初一按下休假“暂停键”,全身心投入到战“疫”第一线。
全乡共产党员自觉做移风易俗志愿者,敢于在战“疫”中唱“黑脸”,取消婚娶、乔迁、祝寿、满月等喜宴71起。
在湖南十大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的崇木凼村,乡政协工联委主任奉扣安从正月初一开始就率领全村村民阻击疫情。去年10月的一次严重烫伤,他常把右手插在口袋里,因为一旦暴露在高寒山区的寒风里就会刺骨的疼痛。
综合执法大队的沈德健以不惜与连襟闹翻脸,成功劝阻奉锡教取消嫁女喜宴。“疫情过后,我让你穿上最好的蹦蹦迪”成为该乡37位新郎对新娘最温馨的承诺。
“疫情期间,丧事必须简办”
正月初七,水栗凼村90岁高龄的唐显元寿终正寝。老人四世同堂,后嗣101人。因对易经、佛教等颇有研究,他的“寄子女”遍布千年瑶山。
老人生前留下遗言,要求逝世后举行三旦四夕的道场,遍请乡邻,每餐预计50桌。丧事筹备会上,作为长子的唐达高说,“遵先祖遗风时将忠孝为庭训,神龛上写着呢,必须遵守遗言。”而长孙,现任深圳某公司主管的唐世举却说,“教子孙正气常把耕读做家规,神龛上也写着呢,疫情期间,丧事必须简办。”
年轻一辈和年长一辈争执不下。得知情况的联村干部乡人大主席伍锡辉向该家族成员逐一宣传了疫情防控政策,利用家族中懂政策,通事理的年轻人一对一做老一辈人的工作。最终,家族形成了丧事从简的一致意见。
丧事料理人员在自家食宿,帮忙期间全程戴好口罩。一日三餐,采用分餐制分散安排。不做道场,不摆宴席,拒绝本村乡邻和本村以外的直系亲属前来吊唁。老人的第四子唐达胜在溆浦县落家,也只一人经疫情检测合格后回来追悼。
村红白喜事理事会规定,起柩和落坑时各放一小挂鞭炮,其他场合禁放烟花鞭炮,全程禁放哀乐以免干扰疫情宣传的“村村响”。
乡党委政府以此为典型,尔后的4起白喜事一律从简,71起挂社(新春祭扫新墓)全部取消宴席。
“疫霾驱散,去看瑶乡最美的景”
“您订购的猪肉,我们按时价处理到位,不要让您蒙受损失。”乡政府要求各商店对146户拟办红白喜事户主预定的货物,能退的则按原价退货,不能退货的猪肉等物品,倡导乡、村干部及其邻居以时价分摊购买,兑现劝阻时的承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崇木凼村支部书记郑小红告诉记者:“按照瑶族风俗礼仪联谊会定下的规矩,事主预定的物品能退的都退了,不能退的,党员和干部分摊购买了,最大限度减少了事主损失。
“等妮段瘟疫挂呱后……夜嘎瞄烫枸瑶山最美笼景”。当记者离开时,铜锣宣传队的锣声再次响起。郑小红告诉记者,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等到疫霾驱散,春暖花开,我们取下口罩,去见我们爱的人,去看瑶乡最美的景和最美的花。